以水平井为基本特征的复杂结构井,包括大位移水平井、多分支水平井、”U”形井及丛式水平井等,是实现低渗透、非常规、深水、深层等复杂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先进井型技术。通过井下管柱力学、井筒多相流循环压耗、地层安全钻井压力窗口等基础理论创新,创建了复杂结构井定向钻井延伸极限的理论概念、预测模型及控制计算方法,自主研发了相适应的工程设计控制技术体系,首先在海洋油气田获显著应用实效,突破了海洋大位移钻井的国际延伸极限。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学术引领作用,为全球定向钻井极限数据统计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推进我国“页岩革命”及海洋油气安全高效开发进程提供理论指导与新技术支撑,获2007年和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图1 钻井延伸极限预测理论示意图
图2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
该技术可应用于陆地、海洋地区的定向井、水平井、大位移井、多分支水平井及丛式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的钻井作业,为各大油气田公司、钻井服务公司等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用户降低钻井施工风险、提高作业效率。
可供人类开发的油气资源仍然十分丰富,但容易开采的油气时代接近收尾,全球油气行业未来将长期面对难开采油气问题。未来,国内可供开发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大多为非常规、深层(或深地)、深水(或深海)等“两深一非”难开采油气储量,对复杂结构井钻井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可以定量预测现有技术条件下的钻井延伸极限,识别限制井眼延伸的主控因素,并针对性地优选作业参数与技术措施,以保障钻井安全并提高作业效率。该技术已在海洋和滩海地区大位移井、山区页岩油气水平井等钻井工程中获得了显著应用实效,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成果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单独持有,获发明专利授权,已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
图3 发明专利证书
图4 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合作开发、技术服务和咨询、技术许可。
高德利,男,1958年生于山东禹城,中国科学院院士,油气工程专家。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同时担任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兼青工委主任等、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委会主任及中国力学学会特邀理事等兼职。他长期从事油气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攻复杂油气井工程理论与技术,独立或合作发表期刊论文600多篇(SCI收录200余篇),出版专著6部;授权发明专利90余件,登记软件著作权多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及其他省部级或全国行业协会科技成果奖多项。以他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首批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后又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计划并获两次延续资助(共计9年)。
黄文君,男,山东潍坊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获石大学者、校优秀青年学者、校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主要从事油气井力学与控制工程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SPE Journal期刊论文10篇。研究成果在南海东部、渤海、涪陵页岩气区等复杂油气工程中推广应用,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行业协会科技一等奖3项。目前担任Petroleum Science副主编、石油科学通报执行编委、天然气工业青年编委、中国石油学会青工委常委、中国石油学会标准化工委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管材专委会委员等职务。邮箱:huangwenjun@cup.edu.cn。
刁斌斌,男,山东滕州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油气井力学与控制工程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7件,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围绕“复杂结构井邻井距离测控”瓶颈问题,发明了邻井距离随钻电磁测控系统和静磁随钻探测测距导向系统软硬件,以及发收同井磁测距导向方法,并在稠油SAGD双水平井、煤层气U形水平井和页岩油气丛式水平井导向钻井工程中得到了推广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6/10)、中国专利优秀奖(排名2/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2/10)、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邮箱:diaobinbin@cup.edu.cn。
联系方式
成果完成人(团队):
黄老师 15910852018
科学技术处(技术转移中心):
杨老师 010-89732131
发布者:cubeoil,转转请注明出处://www.mirrorballz.com/archives/90844